• 免費發布信息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海東 » 正文

    揚帆新時代 奮斗正當時 王林虎同志在市委二屆十次全會上的講話(摘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初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2021-01-14  來源:海東日報  瀏覽次數:44
    核心提示: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市經濟呈現逆勢中穩健增長態勢?! ∝瀼匦掳l展理念 擎旗致遠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疫情防控“防”出新戰果。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零輸入、零感染、零報告的重大戰果,守住了青海“東大門

      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市經濟呈現逆勢中穩健增長態勢。

      貫徹新發展理念 擎旗致遠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疫情防控“防”出新戰果。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零輸入、零感染、零報告的重大戰果,守住了青海“東大門”,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海東貢獻。抓緊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嚴把“四個關口”,累計排查486.5萬人次。切實做好全國各地18萬拉面從業人員疫情防控工作?;』刈遄灾慰h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指揮部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12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區核酸實驗室建設全覆蓋,日核酸檢測能力達到2萬份。加大疫情應急物資儲備力度,累計投入儲備資金7000余萬元。創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復工復產“復”出新速度。全力推動全市各類企業復業復市和重大項目開復工,全市開復工項目819項,開復工率95.2%,同比增長15.2個百分點,24項省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100%。從財稅支持、金融支撐、企業減負、要素保障等14個方面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全市94戶規上工業企業運行率達92%,49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0563家城鄉小商店、便利店和21家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均為100%。出臺《海東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確保拉面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序組織拉面店開業運營,1.3萬名返鄉拉面人及時返崗復工。扎實推進春播備耕工作,全面完成328.17萬畝的農作物播種任務。分區分級分層、錯峰錯時錯段有序推進開學開園,全市769所學校及384所幼兒園28.7萬名學生在全省全國率先實現開學開課,教育教學活動提前步入正軌。

      經濟轉型“轉”出新效益。農業基礎持續穩固,特色優勢作物比重達86.1%,糧、油、菜產量分別達53.41萬噸、12萬噸、70.59萬噸,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0萬噸、1.6萬噸、6.78萬噸。建成高標準農田33.15萬畝,落實“兩減”面積105萬畝,建成百畝示范基地306個、千畝示范基地66個、萬畝示范基地3個。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比亞迪動力電池材料、博鋒礦業年產1000萬噸綠色建材、旭格年產3000萬片液晶顯示屏、光弘電子年產5000萬片柔性線路板生產線等項目建成并試生產,深圳森光、燦鴻等11家光電企業落戶海東。第三產業加快發展,舉辦首屆河湟文化藝術節和河湟文化論壇,發布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海東宣言》。河湟文化博物館主體完工,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試營業?;ブ妥鞛?、樂都卯寨、平安石壁、民和七里寺、化隆本康溝、循化撒拉爾故里等20個鄉村旅游示范景區活力顯現,海東國家、省級景區示范點居全省之首。

      城鄉融合“融”出新動力。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實現雙增長,核心城區體育中心、繁榮北街等22個續建項目以及海東大道、康泰路等9個新建項目全面建成。樂都觀瀾世家、金盟山水樹、中房·薩爾斯堡、富森·江山賦、萬濠·星海灣,平安力盟,河湟新區怡和天璽、綠城·桃李春風、綠地湖語樹、盈吉·香洲府,民和偉業公館、嘉和鴻府、香格里拉等高品質房地產項目順利推進,建設總規模100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資125億元。舊城改造和征地拆遷步伐加快,新開工棚戶區改造3274套、基本建成3958套、入住5365套,實施老舊住宅小區改造10656戶。完成樂都水磨灣、河門村、城中西門、同樂公園、李家市場、下教場和平安湟中路片區等11個片區拆遷工作。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投入運營,109國道樂都至平安段改擴建、西互一級公路擴能改造等重點交通項目快速推進。全市94個鄉(鎮)全部實現鄉鄉通油路,1587個建制村公路通暢率、村道硬化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廁所革命”三年計劃圓滿收官,建成各類廁所8932座。2個美麗城鎮開工建設,120個美麗鄉村全面建成。出臺《海東市停車管理辦法》,城市交通環境進一步改善。

      生態建設“建”出新顏值。扎實推進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第一輪反饋的13項46條問題、第二輪反饋的10項問題全部完成市級整改銷號。黃河出省斷面Ⅱ類水質、湟水河出省橋斷面IV類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全面迅速啟動祁連山南麓海東片區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對片區范圍內38個礦山全部進行整治,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扎實開展河湖“清四亂”,全面整治40項涉河違建問題,拆除違章建筑物2610平方米。繼續推進全域國土綠化,實施湟水河“三峽”十大綠化工程、三北防護林、規?;謭鼋ㄔO等造林工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91.94萬畝。新建樂都三河濕地公園、同樂公園,平安驛州濕地公園、民和史納濕地公園。持續實施春秋兩季全民義務植樹造林“大會戰”,完成義務植樹785.73萬株,進一步擦亮了海東植樹造林“大會戰”金名片。

      深化改革“改”出新活力。商事制度改革縱深推進,新增市場主體1.2萬戶,總量突破10萬戶。政務服務實現“四級四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達98%。全市1587個行政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并通過省級驗收,森林公安轉隸全面完成,供銷社綜合改革順利推進。交通站運一體化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樂都、平安兩區客運站實現統一運營。金融領域改革成效顯著,海東農商銀行正式創立,全省首家“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縣域支行正式開業。加強與蘭州、臨夏等地合作,民和——紅古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圓滿完成第二十一屆“青洽會”海東主題城市館展覽展示任務,落實簽約項目31項,總投資267億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海東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信用監測中排名第118位,成為近兩年全國地級市信用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六穩六保“保”出新福祉。落實扶貧專項資金13.64億元實施140個“補針點睛”項目,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2.79億元,實施111個各類幫扶項目,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社會保障不斷擴面,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0.5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149.4萬人。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內,3.3萬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清零。全面穩就業促就業,城鎮新增就業9513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9.9萬人次,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88%。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800人以上的大中型集中安置區設立7個公共就業服務站。著力提升教育質量,落實中央省級教育類投資計劃8.2億元,市屬高中學校改擴建和環境提升工程持續推進,新建市一中順利啟用,并首次實現了面向全市招生。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5.1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57%,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90.79%。大力發展健康事業,市第一人民醫院提檔升級、第二人民醫院建設項目加快推進,3.8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聯網互通直接結算。市養老示范基地二期和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按期完工,新建9個村互助幸福院。

      社會治理“治”出新成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六清行動”圓滿收官,偵辦黑惡團伙案件26起,整治治安亂點亂象34處、交通亂點亂象36處。全市信訪總量、來信、來訪、越級訪大幅下降,實現“零大規模集體赴省訪”。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治理非法廣告、違法建筑、“六亂”問題。規范土地管理,整治違法用地243宗,3857.71畝,拆除建筑物面積1.55萬平方米。排查處置84個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平安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面啟動青藏高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新高地建設。榮獲全國第四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城市稱號。率先在全國頒布實施《移風易俗促進條例》,為群眾節約開支約5.56億元。

      把握新發展階段領航定向 領航定向

      夯實海東高質量發展新根基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海東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客觀、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準確把握機遇和挑戰,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抓好經濟工作必須牢牢把握七個方面: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主方向。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善于從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中把握政治邏輯,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切實把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讓政治覺悟高起來;二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主定位。要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正視差距和問題,跳出慣性思維和打破路徑依賴,加快優長板和補短板工作,持續優化動能培育,創新轉化發展載體,鞏固提升質量效益,讓產業脊梁挺起來;三是必須堅持綠色發展主基調。要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靈魂、基礎、使命、保障和紅線,創新踐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讓經濟底色綠起來;四是必須堅持產城融合主路徑。要把拓展城市空間、引入產業發展和滿足人民需求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產業與城市在功能上融合、空間上互動,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格局,讓融合發展強起來;五是必須堅持城鄉統籌主格局。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科學把握城鄉統籌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之間的內在關聯,加快核心城區及周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讓工農城鄉合起來;六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主動力。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戰略支撐,著力提升海東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工業和新型服務業的科技含量,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厚植海東人才交流環境,讓創新活力足起來;七是必須堅持發展為民主旋律。要始終不渝把抓發展作為踐行堅持人民至上的戰略基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養老、社保、醫療等民生問題,讓群眾幸福滿起來。

      構建新發展格局勇毅前行 勇毅前行

      開啟建設現代化新海東新征程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繼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百鄉千村示范工程,完成15個省級示范村建設,爭取實施6個省級示范試點村項目。繼續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高標準農田12.4萬畝,嚴格抓好農地“非農化”“非糧化”治理,推進黃河和湟水河沿線撂荒地復耕復種,黃河百萬畝整理土地發揮效益。深化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區建設,實施“兩減”100萬畝以上,實現化肥、農藥零施用。大力發展優質飼草,飼草種植100萬畝。抓好百萬頭生豬生產基地建設,新建規?;B殖場7個,扶持建設家庭牧場和規模養殖戶2萬個。圍繞部省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鞏固提升互助、樂都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青稞產業園、牦牛產業園、規?;B殖小區建設,創建平北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引勝溝綠色蔬菜產業園,提質改造老舊溫室3000棟。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完成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和祁連山南麓海東片區生態環境整治任務。開展黃河、湟水河、大通河沿線礦山資源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推動礦山開采從“粗放濫采”向“集約高效”轉變,全市大中型綠色礦山比例達80%以上。扎實推進南北山綠化、“三峽”十大工程、黃河和大通河流域生態景觀修復等重大項目。推進城市綠地、城市道路、城區出入口等重點片區綠化,完成核心區15條道路綠化、三河濕地公園綠化等工程,不斷完善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繼續打造義務植樹造林百萬人“大會戰”金名片,全年完成國土綠化80萬畝以上。加快實施重點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等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項目,以及農村環境整治提標升級改造項目。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場標志性戰役,緊盯三年目標任務,強力推進大氣、水、土壤、農村人居環境、農業面源、廢棄礦山等領域污染治理。

      主動融入雙循環新格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推進消費擴容回流,加快樂都唐道、平安力盟等一批商貿綜合體建設,加快推進河灣金融商務中心、海峰城市廣場、宏運金街等新型商業中心建設。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圍繞“兩新一重”,加快建設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布局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協調推進西成鐵路、機場三期、南繞城高速東延、109國道改擴建等省級重大項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定地價、穩控房價,保障房地產健康穩步持續發展,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到海東投資置業、居住生活。培育發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等新型市場主體新的增長點,深入挖掘培育本鄉本土潛在市場主體,推動企業經營主體“個轉企”“小升規”,不斷提升民營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并進。以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為契機,高標準建設3個美麗城鎮。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等為抓手,完善停車、公共照明、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1438套,實施樂都城中西門東片區、西來寺、七里店等重點區域征遷工作。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完成109國道改擴建、樂化高速、西互一級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濱河廣場、市民廣場、人民公園、青海農展館等核心城區重點項目。實施京藏高速樂都西雨潤互通、平安園藝場互通、小峽口改擴建和民小公路河湟新區、平安、樂都出入口改造提升等暢通海東工程。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構建西寧—海東都市圈,加快推進川口—海石灣一體、加定—天堂一體、官亭—大河家一體發展。持續推動樂都—平安同城發展,統籌四縣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促進人口、經濟、資源協調發展。全面實施海東城鄉供水安全與保障工程,確保樂都楊家、民和滿坪、循化夕昌、互助柏木峽等重大水源工程建成蓄水。

      聚力動能轉換提質增效。鼓勵電解鋁、鐵合金、水泥等高耗能行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西部水電電解槽技改、天利硅業礦熱爐技改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積極承接光電產業、電子產品制造等為重點的信息科技產業,不斷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壯大以移動通訊設備組裝為核心的全省高新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加快推動青海省大數據中心提質擴容,構建以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為核心的“青藏高原云谷”。加快推進新興產業,力促青海百德6.5萬噸牦牛藏羊全產業鏈生產加工、青海詠荗祥3萬噸堅果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實施貴強新材料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鈦青鍛4萬件鈦合金模鍛制造等項目。深入落實拉面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青繡”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青稞酒產業振興計劃,促進四大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增強文旅融合發展能級。繼續推進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全面提升互助土族故土園5A級景區、瞿曇寺、孟達天池等“王牌”景區內涵。掛牌運營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市河湟文化博物館、市河湟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市新華書店、河湟大劇院等項目,制定出臺《海東市河湟文化保護條例》,編撰《海東文物志》《河湟文化民俗》。舉行海東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會、首屆海東旅游商品創意大賽。舉辦好全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青海年·醉海東”系列活動、第二屆河湟文化藝術節、青海海東沿黃河馬拉松賽等品牌文體活動。

      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培育“家政服務”“青繡”等新興勞務品牌,拓展公益性崗位。持續落實社保減負政策,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制度,推進社保提標擴面工作,不斷改善城市低收入群體等困難群眾生活。發展教育健康事業,實施市級高中改擴建,市特殊教育學校、樂都賈灣學校、第七中學,河湟新區學校、民和川口小學等43項校園新建改造提升工程。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大力推進“健康海東”建設,縱深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市第二人民醫院建成運營,加快實施市第一人民醫院??颇芰μ嵘?、現代化疾控體系、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等一批重點項目,逐步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持續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全力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新高地。深化法治海東建設和平安海東建設。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健全完善多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及時妥善開展信訪問題調處工作。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進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深化“放管服”、民營經濟等領域改革,推動“一網通辦、一事通辦”“審批破冰”工程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取得新進展。全面推動核心城區鎮改辦、村改居工作。深化農村土地和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推動水價改革,組建市農村人飲管理服務中心。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組建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積極推進中國(海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促進與青海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B型)協同聯動發展,構建對外開放新平臺。扎實推進科技創新,抓實科技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積極做好青洽會、國家生態博覽會等展會參展。繼續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實現更高層次的跨省域、跨市域的對外交流合作。

      (尕桑才讓 整理)

     
     
     

     
    按分類瀏覽
    青海 (2942) 西寧 (697) 海東 (707) 縣市 (2290)
    國內 (10794) 國際 (901) 財經 (365) 房產 (923)
    科技 (357) 軍事 (114) 娛樂 (491) 體育 (153)
    汽車 (365) 生活 (355) 農業 (180) 健康 (241)
    時尚 (65) 家居 (62) 旅游 (167) 女人 (52)
    美食 (61) 消費 (157) 社會 (51) 文化 (247)
    教育 (218) 公益 (101)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毛片一级|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99在线精品国产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