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柏油馬路穿越村莊,粉刷一新的院落村舍整齊排列,明亮的廚房、干凈的廁所……近年來,走進海東市鄉村讓人處處感受到田園鄉村的美麗與舒心。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通過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的方式實現了居者有其屋。去年以來,海東市把改善農牧民居住條件作為民心工程之一,開展了農牧民危舊房改造鞏固提升、“補針點睛”等工作,進一步加大了美麗鄉村、美麗城鎮建設,推動住房建設由基本保障向注重質量品質提升。
停車位規劃有序,休閑涼亭綠植環繞,樓房外墻統一安裝保溫層,樓道內明亮寬敞……走進樂都區教育局家屬院,曾經的老舊小區變了樣。得益于樂都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曾經院老、房老、設施老的老舊小區“顏值”大提升。環境變好了,居民們的心情也敞亮起來。“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干凈整潔的柏油路,雜亂無章的小區廣場變得寬敞有序,家里的下水也通了、網絡也穩了,現在小區的房價都漲了。”在這個家屬院居住了30多年的李永業向記者夸耀小區的新變化。
我市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許多老百姓的老房子在歲月的洗禮中,變成了危房、“病”房,嚴重威脅著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為讓百姓住進“舒心房”,海東市從房屋建成年代較早、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失養失修失管嚴重、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和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小區入手,建立和完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機制,統籌協調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建共治共享。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梳理改造重點、確定改造內容,制定提升改造方案,明確總體目標、改造范圍、提質內容、年度任務、時限節點、保障措施。同時,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分為基礎設施改造、完善類改造、提升類改造三大類?;A設施改造包括改造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供水、排水、供電、道路、供氣、供熱、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光纖入戶、架空線規整(入地)等。完善類改造包括拆除違法建筑,整治小區及周邊綠化、照明等環境,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無障礙設施、停車場、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施。
改造老舊小區只是我市著力改善民生推動“好住房、住好房”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我市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作為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舉措和重要支撐,加大高品質住宅供給,加快推進棚戶區、城中村以及老舊小區改造,保障群眾住房剛性需求和新市民住房需求,讓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好居”。
沈祥福所居住的平安區三合鎮三合村幸福家園小區,是一個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在搬遷之前,沈祥福一直生活在三合鎮窯洞村,對經常外出打工的他來說能和城里人一樣用上便捷的天然氣,擁有便利的上下水是他的一個愿望。自實施送氣接污工程后,村民開始用天然氣做飯、取暖,生活污水也從原先“提桶外倒”變成了現在的直接排進下水道,家家戶戶的院子里外都干凈一新……像沈祥福一樣順利住進新房的困難群眾不在少數,通過危房改造及搬遷政策,不僅幫助他們告別了危房,也改善了居住環境。如今,一批批功能配套齊全、質量合格的嶄新房屋修建起來,群眾喜遷新居,臉上笑逐顏開,開啟了幸福生活新篇章。
近年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作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牽頭部門,始終堅持應改盡改、不漏一戶目標,通過房地產開發、棚戶區改造、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城鎮老舊住宅小區改造等多個項目統籌推進住房建設,逐步推動住房建設向高品質發展。更加重視引進高品質房地產開發項目,綠地、江蘇偉業、碧桂園、唐道等85項房地產項目扎實推進。目前,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25.02億元,住房建設逐步由傳統住宅模式向高端地產發展。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海東扎實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棚戶區改造3274套、基本建成3958套、入住5365套、發放租賃補貼1528戶,并配套實施了基礎設施項目。全力推進居住條件改善工程,年內實施居住條件改善5848戶。穩步推進住房品質提升項目,10656戶城鎮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項目全面開工。